以下是关于如何利用 AI 读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在读书时,可参考以下案例:
同时,虽然在利用 AI 辅助写作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打断心流、失去掌控等,但应保持好奇和开放心态,为自己和孩子们寻找更多借助 AI 拓展思维边界的方式。
[未完成]尝试:尝试撰写结构化prompt或使用[李继刚等的prompt最佳实践](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JTjPweIUWiXjppkKGBwcu6QsnGd)[未完成]尝试:AI绘画,画一幅能表达中秋的画面[未完成]实操:[3.1应用:AI如何帮助我更强大](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SJDLwwxJqiI2AbkwRiMcyFQ5nxf)在这里找一些案例实操[未完成]数据:AI产品榜数据库->[AI产品榜](https://dnipkggqxh.feishu.cn/wiki/YTIUwM6Vmij4IQkSm9PctPWunIb)[未完成]阅读:通往AGI之路知识库阅读,每日小互的推特阅读获取最新动态:http://waytoagi.com/xiaohu[未完成]探索:生成式视频案例可以找一些欣赏,有机会自己动手做一个视频
[heading3]一条书摘[content]在读书(万维钢的新书《拐点》)的时候,看到一段有触动但保持批判性思考和怀疑的文本:如果你足够强势,当前AI对你的作用有三个:第一:信息杠杆第二: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第三:帮助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决策[heading3]一个笔记[content]将上述书摘整理归纳,标记重点,打赏标签,放入笔记系统,准备展开深度思考和实践[heading3]对笔记的思考和实践[content]基于笔记中提到的AI对人的三种最终的赋能模式,以自己深度思考的问题为例,践行这套方法论,体会何谓“信息杠杆”可以令你的“思维换挡”,感受如何“让自己发现究竟想要什么”在这一步,对于每一步,展开自己的深度实践,例如:通过AI信息杠杆,利用AI搜索引擎和大模型,迅速掌握“如何用好飞书文档”“markdown语法基础”并结合两者完成“永飞书创建提示词库、飞书+markdown打造个人知识库”等思考。[heading3][heading3]生长出的自己的观点和内容[content]基于上述实践,生成“自己的观点和决策”(这部分只是示例)[heading3]教授和分享[content]基于“自己的观点和决策”,打造成体系化的内容产品,实现价值。(这部分只是示例)[heading3]总结一下:[content]通过一个碎片化知识再左侧知识库中的“点、线、面、体”式的流转,从一个书摘变成一个体系化内容或课程。把“别人说的话”变成“我自己的智慧”。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利用AI高效的把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搭建起来,运用起来
但即便我们看到了新可能,也认识到AI时代需要的底层能力的变化,行动上要做出改变也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2010年就买了第一台kindle,但直到最近五年,才完全用电子书进行严肃阅读;直到最近两年,我才真正舍弃了纸笔,把随时冒出来的灵感记在手机里,用电脑屏幕上的无限画布来辅助思考。数字化后好处真多,十多年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但用了那么久才完全替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的生物大脑的进化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如今面对AI,我也有同样的困境。我会和AI探讨观点、请AI帮我补充资料调整措辞,会让AI把我散步时的颠三倒四的自言自语梳理脉络整理成文,我再从中撷取精华。但你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依旧是我手打的,人肉含量百分百。不是不想用让整个过程更轻松一些,我也多次尝试notion的AI辅助功能,很希望能和AI无缝配合,它写一段我改一些行云流水。但,我真的还做不到——AI的介入总会打断我的心流、让我对文章失去掌控。如何用好一个喋喋不休还时常跑偏的助手,让它反过来拓宽我的思考边界、提升写作的深度,这件事,我还需要慢慢练。但,保持好奇,保持开放心态。我在为自己一点点探索尝试,也在为孩子们寻找更多借助AI拓展思维边界的方式。等真能做到人机共生了,一定会比单纯的人肉或单纯的AI,要精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