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e to WaytoAGI Wiki →
Home/Question List/Question Detail

金融行业落地大模型的路径

Answer

以下是金融行业落地大模型的相关路径:

  1. 从整体行业情况来看:
    • 2024 年被称为国内大模型落地元年,国内大模型项目增长迅速,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
    • 大模型中标项目数前五的行业包括金融。
    • 厂商方面,百度在金融行业的中标数量和金额排名领先。
  2. 具体应用案例:
    • 彭博发布了金融领域的大模型 BloombergGPT,并应用于其所在的垂直领域。
  3. 行业人士观点:
    • 通用模型适用不同产业,垂直模型类似于单领域专家,垂直大模型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各领域模型性能。
    •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认为,当模型足够大时,可能加速商业化落地,带来更好的技术能力,缩短产业应用周期。
    • 360 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能赋能百行千业。
  4. 相关赛事推动:
    • 举办「2024 金融行业·大模型挑战赛」,整合公开金融数据,打造多轮问答评测赛题,提供基础数据表,参赛选手可采用 GLM-4 系列模型 API 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完成赛题,有多个单位提供支持。
Content generated by AI large model, please carefully verify (powered by aily)

References

国内大模型落地“狂飙”一年,各家厂商成绩如何?

Gartner《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预测,到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代理型AI(AI智能体)自主做出。2024年,AI大模型在生产和生活中正以“狂飙猛进“的速度落地。“百模大战”过后,国内大模型行业基本跑出了以百度、阿里、字节等科技大厂和创业“AI六小虎”为主要玩家的竞争格局。2024年被称为国内大模型落地元年,经过一年时间的赛跑,各家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落地成绩究竟如何?2024年国内大模型项目增3.6倍,百度中标数量和金额双第一各厂商公布的大模型调用数据固然是一个成绩参考,但是让企业客户为大模型买单掏出的真金白银数量无疑是更为直观的成绩。根据云头条统计公开可查的大模型招投标项目数据,2024年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大幅度增长。2024年1至11月,大模型中标项目共728个,是2023年全年的3.6倍;中标金额17.1亿元,是2023年全年的2.6倍。大模型中标项目数前五的行业分别是运营商、能源、教育、政务、金融。厂商方面,百度以40个中标项目数、2.74亿元的中标金额排名所有厂商之首,科大讯飞居第二。再看各细分行业,在金融行业,根据2024年1-11月份金融机构发起的大模型相关采购中标项目来看,百度以14个中标数量、3734.4万元中标金额排名第一;科大讯飞居第二。

七大行业的商业化应用

比如,彭博此前发布了金融领域的大模型BloombergGPT,应用于其所在的垂直领域;医联则发布发布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无论是医疗、金融、电商等领域,都需要垂直性大模型产品。多位AI行业人士向钛媒体App指出,从产业角度来看,通用模型就是“百科全书”,能够有问必答,能够适用不同的产业土壤,而垂直模型类似于单领域的专家,虽然专业,但受众注定是少数人。但垂直大模型的发展对各个领域的模型性能持续提升。今年6月16日,OpenAI进行了更新,GPT模型的价格降低了75%,GPT-3.5-turbo的输入token价格降低了25%最新价格,每1k token,0.0001美金。奥特曼还曾提到,OpenAI正在开发新的技术,将可以使用更少的数据、更低廉的价格来训练模型。“当模型足够大之后,它可以把问题泛化成一个通用问题自然输出,可能未来常见的99%以上的物体或事件用一个模型自己就可以去做了。带来的好处就是,很可能就会非常快的加速商业化落地,带来更好的技术能力。比起原来方式,可能会更快地缩短产业应用的周期。”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对钛媒体App表示。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近日表示,ChatGPT的出现,代表着超级AI时代的来临。大模型属于通用人工智能,在很多维度上已经超越了人类。同时,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将会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能赋能百行千业,就能在实体经济转型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中国发展大模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要感谢OpenAI的成功给我们指明了技术方向,点明了技术路线,中国科技公司在产品化、场景化、商业化上有很大的优势,我对我们能打造这个大模型深信不疑。”周鸿祎表示,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

金融行业 · 大模型挑战赛 |用大模型理解金融市场

[heading1]赛事简介[content]|文档|文档类型|文档大小|操作||-|-|-|-||question.json|json|0.06442642211914062MB|下载||submit_example.json|json|0.07362079620361328MB|下载||数据字典.xlsx.zip|zip|0.2711505889892578MB|下载|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进展。继「2023金融行业·大模型挑战赛」之后,我们将举办「2024金融行业·大模型挑战赛」,以期进一步推进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为确保比赛内容紧贴实际应用,我们整合了所有公开的金融数据,打造了符合金融场景需求的多轮问答评测赛题——金融多轮问答数据集。比赛将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表供选手使用。参赛选手需采用GLM-4系列模型API进行比赛。选手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代理方法(agentic)、文本到API(text2api)、文本到SQL(text2sql)和信息检索等,以完成赛题。赛题设有中文和英文两个测试集,选手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其一进行优化和提升。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支持单位:智谱、博时基金、安硕信息、恒生聚源社区支持:魔搭社区,WaytoAGI,ZLead硅谷委员会,Huggingface模型支持:BigModel.cn数据支持:恒生聚源、安硕信息、博时基金

Others are asking
学习WaytoAGI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学习 WaytoAGI 的最佳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最新的 AI 技术:WaytoAGI 像免费的“技术期刊”,能让您了解最新动态,还能教授实用技能,且开源免费。 2. 线上共学:通过线上共学方式,手把手教您应用 AI 技术,无论您是小白还是有一定基础,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3. 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如果您想创业、做副业,或者只是想找对 AI 感兴趣的伙伴一起做事,WaytoAGI 是很好的平台。 使用 WaytoAGI 的方法: 1. 点开链接就能看:无需注册和花钱,直接点击链接:点击。 2. 想看啥就看啥:比如想学 AI 绘画,就去看“AI 绘画”部分;想找 AI 工具,就去“工具推荐”部分,内容分类清晰。 3. 有问题还能问:看了还有不懂的,或者想跟别人交流,可以加入社群讨论。 此外,WaytoAGI 还有整活区,这里不是系统性学习的地方,而是一起做有趣事情的游乐场。在这里,您不用证明想法“有什么用”,可以尽情发挥对 AI 最天马行空的想象,鼓励把 AI 玩出新花样。
2025-04-10
学习路径文档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新手学习 AI 的路径文档: 首先,了解 AI 基本概念。建议阅读「」部分,熟悉 AI 的术语和基础概念,包括其主要分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浏览入门文章,了解 AI 的历史、当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后,开始 AI 学习之旅。在「」中,您将找到一系列为初学者设计的课程,特别推荐李宏毅老师的课程。您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如 Coursera、edX、Udacity)上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有可能获得证书。 接着,选择感兴趣的模块深入学习。AI 领域广泛,比如图像、音乐、视频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特别建议您掌握提示词的技巧,它上手容易且很有用。 之后,进行实践和尝试。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尝试使用各种产品做出您的作品。在知识库提供了很多大家实践后的作品、文章分享,欢迎您实践后也进行分享。 最后,体验 AI 产品。与现有的 AI 产品进行互动是学习 AI 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尝试使用如 ChatGPT、Kimi Chat、智谱、文心一言等 AI 聊天机器人,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互方式。通过与这些 AI 产品的对话,您可以获得对 AI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第一手体验,并激发您对 AI 潜力的认识。 此外,雪梅 May 的 AI 学习经验也值得参考。May 发现自己的学习路径是:迈出第一步→大量的学习输入→疯狂的模仿→开始自己创造→学的越来越宽越来越杂→积累的量变产生质变→开始分享。特别是学习 coze 的路径:输入→模仿→自发创造,这是她真实实践下来之后发现的学习规律。May 还提到,虽然费曼学习法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教会别人,但在一开始学习 AI 时,自学和输入为主也是可行的。回想起来,如果能量更足、更有勇气,可以更早地开始输出倒逼输入。不过不要为难自己,只要迈开脚步,就是进步。
2025-04-09
基于规则的测试生成: 测试用例生成工具: Randoop:基于代码路径和规则生成测试用例,适用于 Java 应用程序。这个应该怎样使用呢
很抱歉,目前没有关于 Randoop 工具使用方法的相关内容。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1. 官方文档:访问 Randoop 的官方网站,查找其提供的详细使用说明和教程。 2. 技术论坛:在相关的技术论坛上搜索关于 Randoop 使用的讨论和经验分享。 3. 开源社区:参与开源社区中关于 Randoop 的交流,向其他开发者请教。
2025-04-08
提供一个全面的AI学习路径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全面的 AI 学习路径: 首先,了解 AI 的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领域的基本认识。 在掌握基础概念后,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等,这些是理解 AI 算法的基石。 接着,学习编程语言,如 Python,它在 AI 开发中被广泛应用。 然后,学习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聚类算法等,并通过实践项目加深理解。 对于深度学习,要掌握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常见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同时,关注最新的 AI 行业资讯,了解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 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型创作大赛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此外,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文章、教程、工具推荐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往 AGI 之路”是一个致力于人工智能学习的中文知识库和社区平台,由开发者、学者和 AI 爱好者共同参与建设。它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习路径,涵盖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定期组织的活动等。您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更多信息: 网站: 知识库介绍说明: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BE57wlWV2iDkOvkbYIockX11nTC 社区业务:https://waytoagi.feishu.cn/wiki/PhZwwGR7jinzLVkqohOc7oofnzf 公众号:通往 AGI 之路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259768893 小红书: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457d2e4000000001f030dbe Twitter:https://twitter.com/WaytoAGI
2025-04-01
我是一名0基础的AI使用者,如果我需要熟练的搭建自己coze来完成一些业务工作,我的学习路径是什么样的?可以为我推荐一个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资料获取途径和资料推荐吗?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从 0 基础学习搭建自己的 Coze 来完成业务工作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 学习路径: 1. 了解 Coze AI 应用的背景和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适用场景和当前的局限性。 2. 熟悉创建 AI 应用的操作界面,包括学习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的搭建。 3. 掌握前端和后端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在 Coze 应用中的作用。 4. 学习容器的操作和页面布局技巧。 学习计划: 1. 资料获取途径:可以通过飞书知识库获取相关学习资料。 2. 资料推荐: “90 分钟从 0 开始打造你的第一个 Coze 应用:证件照 2025 年 1 月 18 日副本”,其中包含智能纪要和智能章节,详细介绍了 Coze 应用的创建过程、界面讲解、前端与后端基础及界面组件布局、容器操作与页面布局等内容。 (筹划中)「Agent 共学」之“两天学会用 AI 建站”,其中的共学日程表可能会提供相关的学习安排和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您重点熟悉桌面网页版的用户界面,按照资料中的步骤逐步实践,遇到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寻求帮助。祝您学习顺利!
2025-03-31
学习路径
以下是关于学习 AI 的不同方面的学习路径: LLM 开发: 1. 掌握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基础,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基础理论,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向量、序列模型、注意力机制等。相关课程有吴恩达的深度学习课程、斯坦福 cs224n 等。 2. 理解 Transformer 和 BERT 等模型原理,包括 Transformer 模型架构及自注意力机制原理,以及 BERT 的预训练和微调方法。掌握相关论文,如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BERT 论文等。 3. 学习 LLM 模型训练和微调,包括大规模文本语料预处理,使用 LLM 预训练框架如 PyTorch、TensorFlow 等,以及微调 LLM 模型进行特定任务迁移。相关资源有 HuggingFace 课程、论文及开源仓库等。 4. LLM 模型优化和部署,包括模型压缩、蒸馏、并行等优化技术,模型评估和可解释性,以及模型服务化、在线推理、多语言支持等。相关资源有 ONNX、TVM、BentoML 等开源工具。 5. LLM 工程实践和案例学习,结合行业场景进行个性化的 LLM 训练,分析和优化具体 LLM 工程案例,研究 LLM 新模型、新方法的最新进展。 6. 持续跟踪前沿发展动态,关注顶会最新论文、技术博客等资源。 AI 技术研究方向: 1.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优化理论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3.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网络、递归网络、注意力机制等。 4.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模型、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 5. 计算机视觉: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 6. 前沿领域:大模型、多模态 AI、自监督学习、小样本学习等。 7. 科研实践:论文阅读、模型实现、实验设计等。 AI 应用方向: 1. 编程基础:Python、C++等。 2. 机器学习基础: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 3.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PyTorch 等。 4. 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等。 5. 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清洗、特征工程等。 6. 模型部署:模型优化、模型服务等。 7. 行业实践:项目实战、案例分析等。 AI 基础入门: 1. 根据电脑的硬件情况和自身财力选择合适的开始方式,如本地部署(电脑是 M 芯片的 Mac 电脑或 2060Ti 及以上显卡的 Windows 电脑)、在线平台(分为在线出图和云电脑)或配台电脑(不建议一开始就配主机)。 2. 必学、必看内容是基础课,主要解决环境问题和软件安装不上的问题;建炉是针对不同炼丹方式提供不同的炼丹工具的安装教程;正式的内容部分分为数据集预处理、模型训练以及模型调试及优化三个部分。 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应用实践,数学和编程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锻炼。
2025-03-31
Ai在设备风控场景的落地
AI 在设备风控场景的落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法律法规方面:《促进创新的人工智能监管方法》指出,AI 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风险,如对个人、组织和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在设备风控中,需要关注法律框架是否能充分应对 AI 带来的风险,如数据隐私、公平性等问题。 趋势研究方面:在制造业中,AI Agent 可用于生产决策、设备维护、供应链协调等。例如,在工业设备监控与预防性维护中,Agent 能通过监测传感器数据识别异常模式,提前通知检修,减少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在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产品设计、建筑工程和能源管理等方面,AI Agent 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生产的无人化、决策的数据化和响应的实时化。
2025-04-20
公共议题:AI如何助力HR业务? 研讨目标: 深入理解:深入探讨 AI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薪酬管理、员工关系、公司文化、包括人才获取与配置、学习与发展、组织与人才培、HR共享与HRIS等各模块的可应用场景 机会识别与场景落地:基于组织现状,识别出业务价值高、可落地的 A 应用场景; 研讨成果(输出物): 请输出10个业务价值高、具备可行性的AI应用场景介绍,并说明what(场景是什么)、why(为什么值得做)、How(如何落地);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 10 个业务价值高、具备可行性的 AI 应用场景介绍: 1. 人才招聘与筛选 What:利用 AI 技术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自动筛选和分析,评估其与岗位的匹配度。 Why:节省 HR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招聘效率和准确性。 How: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识别关键信息和技能。 2. 员工培训与发展 What: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目标,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Why: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How:利用大数据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学习需求,推荐相关课程和学习资源。 3. 薪酬福利管理 What:运用 AI 预测市场薪酬趋势,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 Why:保持企业薪酬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How:收集和分析行业薪酬数据,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战略目标进行优化。 4. 员工绩效评估 What:借助 AI 实时监测员工的工作表现,提供客观的绩效评估。 Why:减少人为偏差,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How:利用工作流程数据和行为分析模型进行评估。 5. 员工关系管理 What:通过 AI 分析员工的情绪和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Why: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How:使用情感分析技术处理员工的反馈和交流信息。 6. 组织架构优化 What:利用 AI 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提供组织架构调整建议。 Why: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适应市场变化。 How:基于数据分析和模拟优化算法进行评估和推荐。 7. 人力资源规划 What: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Why: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和招聘计划,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How:运用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进行规划。 8. 企业文化传播 What:使用 AI 生成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宣传内容,提高传播效果。 Why: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How:利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和个性化推荐算法。 9. 智能客服 What:在 HR 服务中引入 AI 客服,解答员工常见问题。 Why:快速响应员工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How:训练智能客服模型,涵盖常见的 HR 问题和解决方案。 10. 人才库管理 What:利用 AI 对人才库进行分类和更新,提高人才库的利用效率。 Why:方便快速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招聘成本。 How:运用数据挖掘和分类算法进行管理。
2025-04-14
公共议题:AI如何助力HR业务? 研讨目标: 深入理解:深入探讨 AI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薪酬管理、员工关系、公司文化、包括人才获取与配置、学习与发展、组织与人才培、HR共享与HRIS等各模块的可应用场景 机会识别与场景落地:基于组织现状,识别出业务价值高、可落地的 A 应用场景; 研讨成果(输出物): 请输出3-5个业务价值高、具备可行性的AI应用场景介绍,并说明what(场景是什么)、why(为什么值得做)、How(如何落地);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 3 个业务价值高、具备可行性的 AI 应用场景介绍: 场景一:AI 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What:利用 AI 技术进行简历筛选、人才匹配和面试评估。 Why: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简历,提高招聘效率和准确性,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更精准地找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How:通过引入相关的 AI 招聘软件,与企业现有的招聘系统集成,对简历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人才匹配,并通过视频面试中的语音和表情分析辅助评估候选人。 场景二:AI 助力个性化人力资源管理 What: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工作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职业发展建议和绩效评估。 Why: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How:收集员工的工作数据、学习记录和绩效表现等信息,运用 AI 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员工制定专属的发展方案,并通过移动应用或内部系统向员工推送相关建议和培训课程。 场景三:AI 打造无人值守的 HR 平台 What:实现 HR 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如员工请假审批、薪酬计算和福利发放等。 Why: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繁琐流程,提高 HR 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使 HR 人员能够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战略工作。 How: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 HR 系统和数据,利用 RPA 和 AI 技术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同时建立监控和预警机制,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2025-04-14
AI在企业落地
企业落地 AI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Anthropic 在 AI Engineer Summit 2025 上分享了相关最佳实践,并总结了常见错误。核心挑战包括如何入手、如何评估效果、技术选择困惑(如是否需要微调)。关键经验是评估先行,明确“智能度、成本、延迟”之间的平衡,避免过早微调,先进行基础优化。例如 Intercom 通过评估优化 AI Agent Fin,使其处理 86%的客服请求,其中 51%无需人工介入。相关链接: 影刀 RPA+AI Power 方面:大模型有输入和输出限制,AI Power 集成丰富组件及技能组件可拓展 AI 服务能力边界,打造 AI Agent,如搜索引擎组件可让 AI 接入互联网获取实时信息,RPA 组件可直接调用影刀 RPA 客户端应用实现自动化操作。其具有无缝多样的使用方式,如嵌入方式包括网页分享、对话助理、API 集成等。企业系统分散,AI Power 提供多种调用方式方便企业灵活选择接入方式。此外,影刀 AI Power 为企业提供教学培训、技术答疑、场景共创等贴身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把 AI 落地。 此外,相关知识库还介绍了面向学习者、创作者和企业的不同服务: 面向学习者:社区提供清晰学习路径,学习者通过丰富课程、活动和竞赛提升自己,积累能力成为高素质 AI 人才。 面向创作者:创作者掌握 AI 技术利用社区资源创作,满足企业需求,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 面向企业:链接 AI 产品和传统企业,通过与社区合作获得优质内容与服务,从学习者中获取潜在流量。社区合作实践为学习者和创作者提供应用场景和技术经验。
2025-04-12
AI在BizDevOps中的场景落地及应用
以下是关于 AI 在 BizDevOps 中的场景落地及应用的相关内容: AI 在 DevOps 中的应用: AI 可以承担指定计划、拆分任务和调用工具的角色,但目前无法完全评定任务结果的正确性和质量。 现阶段更适合让 AI 辅助完成部分任务,如画原型图、设计表结构、写自动化测试代码等,但需要人类验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完全依赖 AI 可能带来风险,如生产环境出错或被黑客恶意利用漏洞。 AI 的记忆能力: ChatGPT 支持记忆功能,可通过摘要保存对话内容以延续角色和对话风格,但新开会话可能在高推理任务中效果更好。 建议将角色设定和部分对话作为样例(fewshot)放入提示词中,以优化生成质量。 学习 GPT 的妙招: 结合视频教程、文字转录和基础资料,通过 ChatGPT 讲解学习内容。 角色反转,自己当老师,ChatGPT 当学生,通过提问互动和查漏补缺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AI 对软件工程的影响: 涵盖自动代码生成、智能调试、AI 驱动的 DevOps 和敏捷开发优化。 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如 GitHub Copilot)提高编程效率,AI 也助力智能测试与运维。 DevOps 迎来 AI 驱动的 CI/CD 和 AIOps,提升部署自动化和智能监控能力。 AI 让敏捷开发更加高效,通过自动化需求分析、测试优化和团队协作增强生产力。 其他相关动态: OpenAI CEO 宣布开发 AI 设备,目标颠覆智能手机。 OpenAI 推出全新 Deep Research,让 ChatGPT 成为研究助理。
2025-04-01
chatbi落地方案
以下是关于 ChatGPT 落地方案的相关内容: 产品经理如何用 ChatGPT: 背景前提:非专业 BI 工程师,依靠 GPT 提示和查询资料解决不擅长领域问题及学习成长。使用免费的 ChatGPT3.5 版本,因充值问题未解决,且账号登录出现问题无法截图还原完整对话过程。 使用过程: 先整理与 GPT 交互的基本思路及步骤,包括旧代码输入、需求及现状问题输入、调试优化、结果输出验证。 旧代码输入时,1900 行代码直接粘贴报错,采取分次输入再联合的方式,让 GPT 理解旧代码实现效果及熟悉查询表和字段,方便后续生成优化代码直接在数据库运行。原 SQL 主要逻辑是统计近 30 天内每天的业务数据日报,按天和地区分组汇总,需查询多张表几百万条数据。GPT 理解基本正确,并主动提出优化建议。 LLM 落地思考: 对大模型的任务理解、编程能力、输出遵循有较高要求,需要 LLM 前处理与后处理工程兜底,因企业流程自动化出错影响面广。该方向能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并升级至业务自动化,多为定制化服务,业务爆发期可能在几年后经济回暖时,目前需求方可能优先是国企与金融等数字化成熟且有国家 AI+任务驱动的地方。 采用 RAG 方案进行知识应用的工程框架,包括 AI 搜索、智能客服、流水线问题定位等场景,通过给予大模型已有行业知识解决问题,但前处理过程对方案效果影响较大。 ToC 业务方面,当前爆款产品如 ChatGPT、Midjourney 等,暂未出现像微信这样的大杀器 C 端产品,未来 C 端产品形态难以确定。
2025-03-22
大模型的系统提示词
大模型的系统提示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在“五津:一键生成‘摸鱼打工猫’视频”中,针对用户选择的主题和回答,总结用户的创作意图,如“打工猫摸鱼的 2 小时,在巴厘岛能看一场日落”,并根据此生成 4 组体现幽默风趣、以宫崎骏风格描绘主角为摸秋刀鱼橘猫的绘图提示词,以数组形式输出到“tishici”,将用户意图输出到“biaoti”。 2. 在“云中江树:智能对决:提示词攻防中的 AI 安全博弈”中,系统提示词的相关防御措施分为输入侧、模型侧和输出侧三个部分。输入侧可进行意图识别、语义匹配等综合判断用户输入是否恶意;模型侧对于有能力的厂商应增强安全性并平衡性能,开发者则要在开发中带着安全意识优化系统提示词,加入安全引导和禁止内容等;输出侧可使用传统防御和内容过滤手段,并针对大模型特点进行私有数据泄露等检查。此外,还提到间接注入和提示词泄露的情况,间接注入常发生在应用获取依赖外部数据资源时,攻击者通过隐藏恶意指令完成攻击;提示词泄露指试图操纵模型输出获取部分或全部系统提示词,大模型输出内容可分为系统提示词、用户提示和助手提示词三段,通过攻击手段可获取系统提示词。
2025-04-18
通义千问Qwen2.5-VL、阶跃星辰step-1.5v-mini、Gemini-2.0-Flash,这3个视觉理解大模型哪个最厉害?
以下是对通义千问 Qwen2.5VL 模型的介绍: 版本:有 3B、7B 和 72B 三个尺寸版本。 主要优势: 视觉理解能力:在 13 项权威评测中夺得视觉理解冠军,全面超越 GPT4o 与 Claude3.5。 视频理解能力:支持超 1 小时的视频理解,无需微调即可变身为 AI 视觉智能体,实现多步骤复杂操作。 万物识别:擅长识别常见物体及分析图像中的文本、图表、图标、图形和布局。 精准的视觉定位:采用矩形框和点的多样化方式对通用物体定位,支持层级化定位和规范的 JSON 格式输出。 全面的文字识别和理解:提升 OCR 识别能力,增强多场景、多语言和多方向的文本识别和文本定位能力。 Qwen 特色文档解析:设计了更全面的文档解析格式,称为 QwenVL HTML 格式,能够精准还原文档中的版面布局。 增强的视频理解:引入动态帧率(FPS)训练和绝对时间编码技术,支持小时级别的超长视频理解,具备秒级的事件定位能力。 开源平台: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Qwen/qwen25vl6795ffac22b334a837c0f9a5 Modelscope:https://modelscope.cn/collections/Qwen25VL58fbb5d31f1d47 Qwen Chat:https://chat.qwenlm.ai 然而,对于阶跃星辰 step1.5vmini 和 Gemini2.0Flash 模型,目前提供的信息中未包含其与通义千问 Qwen2.5VL 模型的直接对比内容,因此无法确切判断哪个模型在视觉理解方面最厉害。但从通义千问 Qwen2.5VL 模型的上述特点来看,其在视觉理解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优势。
2025-04-15
目前全世界最厉害的对视频视觉理解能力大模型是哪个
目前在视频视觉理解能力方面表现出色的大模型有: 1. 昆仑万维的 SkyReelsV1:它不仅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还是开源视频生成模型中参数最大的支持图生视频的模型。在同等分辨率下各项指标实现开源 SOTA。其具有影视化表情识别体系、人物空间位置感知、行为意图理解、表演场景理解等优势。 2. 通义千问的 Qwen2.5VL:在 13 项权威评测中夺得视觉理解冠军,全面超越 GPT4o 与 Claude3.5。支持超 1 小时的视频理解,无需微调即可变身为 AI 视觉智能体,实现多步骤复杂操作。擅长万物识别,能分析图像中的文本、图表、图标、图形和布局等。
2025-04-15
目前全世界最厉害的视频视觉理解大模型是哪个
目前全世界较为厉害的视频视觉理解大模型有以下几个: 1. 昆仑万维的 SkyReelsV1:不仅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是开源视频生成模型中参数最大且支持图生视频的模型。在同等分辨率下各项指标实现开源 SOTA。其优势包括影视化表情识别体系、人物空间位置感知、行为意图理解、表演场景理解等。 2. 腾讯的混元:语义理解能力出色,能精准还原复杂的场景和动作,如特定品种的猫在复杂场景中的运动轨迹、从奔跑到跳跃的动作转换、琴音化作七彩音符等。 3. Pixverse V3.5:全球最快的 AI 视频生成模型,Turbo 模式下可在 10 秒内生成视频,最快仅需 5 6 秒。支持运动控制更加稳定、细节表现力强、首尾帧生成功能,具备顶尖动漫生成能力。
2025-04-15
目前全世界最厉害的视觉理解大模型是哪个
目前在视觉理解大模型方面,较为突出的有 DeepSeek 的 JanusPro 模型,它将图像理解和生成统一在一个模型中;还有通义千问的视觉理解模型,其价格有较大降幅。此外,Pixverse V3.5 是全球最快的 AI 视频生成模型,在某些方面也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但很难确切地指出全世界最厉害的视觉理解大模型,因为这取决于不同的评估标准和应用场景。
2025-04-15
大模型对话产品的优劣
大模型对话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1. 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2. 能够提供类似恋爱般令人上头的体验,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取悦能力”。 3. 可以通过陪聊建立人和 AI 之间的感情连接,产品粘性不完全依赖技术优越性。 4. 能够为用户提供产品咨询服务,适用于有企业官网、钉钉、微信等渠道的客户。 5. 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如私有领域知识问答、个性化聊天机器人、智能助手等。 大模型对话产品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存在记忆混乱的问题。 2. AI 无法主动推动剧情,全靠用户脑补,导致用户上头期短,疲劳度高,长期留存低。 3. 无法回答私有领域问题(如公司制度、人员信息等)。 4. 无法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如实时天气、比赛结果等)。 5. 无法准确回答专业问题(如复杂数学计算、图像生成等)。
2025-04-14
金融业相关AI应用场景或AI技术介绍
在金融业中,AI 有以下应用场景和技术: 1. 风控和反欺诈:用于识别和阻止欺诈行为,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2. 信用评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好的贷款决策。 3. 投资分析:分析市场数据,辅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4. 客户服务:提供 24/7 的客户服务,回答客户常见问题。 例如,Hebbia 获得近 1 亿美元 B 轮融资,其 AI 技术能够一次处理多达数百万份文档,在短时间内浏览数十亿份包括 PDF、PowerPoint、电子表格和转录内容等,并返回具体答案,主要面向金融服务公司,如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同时也适用于律师事务所等其他专业领域。
2025-04-15
消费金融方面的场景应用
消费金融方面的场景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的消费者体验:大语言模型(LLMs)能更好地理解和导航消费者的金融决策,回答诸如“为什么我的投资组合中有一部分在市政债券中?”“我应该如何看待期限风险与收益率?”等问题,并将人类背景纳入决策中,帮助消费者优化整个金融生活。 2. 风控和反欺诈:AI 可用于识别和阻止欺诈行为,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3. 信用评估:用于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协助金融机构做出更优的贷款决策。 4. 投资分析:分析市场数据,辅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选择。 5. 客户服务:提供 24/7 的客户服务,回答常见问题。
2025-03-28
有没有关于金融交易的ai工具
以下是一些关于金融交易的 AI 工具: 1. Composer(免费可用):可以用 AI 构建、回测和执行交易算法,在无代码拖放编辑器中进行定制,无需编码技能。 2. 摩根大通公司的人工智能驱动模型:旨在破译央行的信息传递并发现潜在的交易信号。 3. Stripe Agent Toolkit:让 AI 代理具备自动支付等财务能力,支持嵌入支付和财务服务功能,AI 可以实现自动购物、订票、开票等金融交易。
2025-02-28
AI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场景
AI 在金融领域有以下应用与场景: 1. 风控和反欺诈:用于识别和阻止欺诈行为,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2. 信用评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辅助金融机构做出贷款决策。 3. 投资分析:分析市场数据,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选择。 4. 客户服务:提供 24/7 的服务,回答常见问题。 金融服务业接纳生成式 AI 可能带来重大变革。与传统 AI/ML 侧重于基于现有数据进行预测或分类不同,生成式 AI 能创造全新内容,结合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训练和无限计算能力,有望成为金融服务市场数十年来最大的变革。 在金融投资领域,Coze bot 可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能通过它自动接收最新市场动态、股市新闻和财务报告,从多个金融资讯平台抓取数据并生成分析报告,推送到常用交流平台,实现实时跟踪市场动向、捕捉投资机会、自动生成财务报告和方便团队协作等效果。
2025-02-27
如何用AI建立金融模型
以下是关于如何用 AI 建立金融模型的相关内容: 金融服务公司拥有大量历史金融数据,可利用这些数据微调大型语言模型或从零开始训练模型,从而迅速回答各类金融问题。例如,经过特定数据训练的模型能回答产品相关问题或识别洗钱交易。金融服务行业准备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五个目标:个性化消费者体验、成本效益高的运营、更好的合规性、改进的风险管理以及动态的预测和报告。 在现有企业与初创公司的竞争中,现有企业因拥有专有金融数据访问权限在使用 AI 推出新产品和改进运营时有初始优势,但受准确性和隐私高标准限制;新进入者最初可能用公开金融数据训练模型,随后会生成自己的数据并以 AI 作为新产品分销突破口。 以摩根大通为例,其模型显示美联储鹰鸽派评分变化对加息可能性的影响。摩根大通通过与大学和国际合作培育生态系统,采用开源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发展。政策制定者和主要国际机构可融合不同模型等投入制定预测,人工智能能处理大量数据集完善经济和货币预测,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摩根大通已任命专人领导新的数据和分析部门,有众多数据管理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专注于相关工作,人工智能已在多方面为公司增加巨大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生成式 AI 在金融领域的输出有局限性,尤其在需要判断或精确答案的领域,目前不能完全依赖其准确性,至少需要人工审查。新进入者和现有参与者在将生成式 AI 用于金融服务时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使用金融数据训练模型,新进入者可能先使用公开数据再用自身收集的数据,现有参与者可利用专有数据但往往过于保守,新进入者可能有竞争优势;二是模型输出准确性,金融问题答案影响重大,不能产生错误,一开始人类常作为最终验证环节。生成式 AI 对金融服务公司是巨大变革,现有参与者和初创公司将争夺关键挑战的掌控权,最终受益的是未来金融服务的消费者。
2025-02-27
怎么让Deepseek可以更好的制定金融发展战略
要让 DeepSeek 更好地制定金融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关注行业动态: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包括存储芯片、晶圆制造、光刻机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情况。例如,了解 DDR5 库存积压、超压缩内存技术的应用,以及不同厂商在制程和产能方面的调整。 2. 分析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的策略,如苹果借助阿里模型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OPPO、vivo 等的应对措施。 3. 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如实现全流程 AI 决策系统、实时处理 PB 级市场数据、自适应动态风控模型等。 4. 降低成本:在训练模型时控制成本,提高性价比,例如 DeepSeek V3 以较低的训练成本取得较好的性能指标。 5. 考虑合作与联盟:关注行业内的合作机会,如厂商之间共建模型联盟以降低研发成本。 6. 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战略,例如针对成熟制程和算法创新的市场需求,优化产线利用率。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