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如下:
在整个团队不断努力的情况下,OpenAI迎来了在技术上高速发展的“黄金三年”,这段时期,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出了令业界瞩目的GPT-1、GPT-2和GPT-3系列模型。每一次模型迭代都让模型复杂度成指数级别上升,与之成线性相关的——模型效果也一次次变得更好。不过,这种一次次的技术飞跃,也让祸根一点点种下....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基于GPT 3.5的ChatGPT,自此开始,一股AI浪潮席卷全球,但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1943年。1943年,心理学家麦卡洛克和数学家皮特斯提出了机器的神经元模型,为后续的神经网络奠定了基础。1950年,伟大的计算机先驱图灵最早提出了图灵测试,做为判别机器是否具备智能的标准(即在一个对外不可见的房间内放置一台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机器,如果外界交互的人无法区分房间里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那么我们就说房间里的机器具备了智能,通过了图灵测试)。1956年,在美国一个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中,马文·明斯基和约翰·麦凯西拉着香农大佬站台背书,共同发起召开了著名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被正式提出,并做为一门学科被确立下来。此后接近70年的漫长时间里,AI的发展起起落落,两次掀起人类对AI毁灭人类世界的恐慌,热度拉满,但又最终以“不过如此”冷却收场。图1 AI发展史
原文地址:https://blog.samaltman.com/reflections发表时间:2025年1月6日回首过去几年的创业历程,这段时光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富价值、充满挑战、也最为难忘的阶段。尤其是近两年,虽然也经历了一些不愉快,但其中的收获和成长是巨大的。想起一年多前那次突如其来的解雇,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在酒店房间里,一通视频电话就宣告了我的“出局”,那种感觉近乎虚幻,如同美梦瞬间破碎。现在看来,那次事件也暴露出我们团队(包括我自己)在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即便如此,这两年我们如同经历了一家普通公司十年的历程,从无到有地构建了OpenAI。展望2025年,我坚信首批AI Agent将开始融入劳动力市场,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更长远来看,我们的目标已经瞄准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智能。这些想法一经分享,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ChatGPT的两周岁生日至今不过一个多月,而我们就已经迈入了能够进行复杂推理的全新模型时代。新的一年总是让人充满反思。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些个人感悟,回顾我们取得的进展,以及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随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脚步日益临近,现在正是回顾公司发展历程的重要时刻。我们深知,前方还有许多未知,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比初创时期更加成熟。大约九年前,我们怀揣着对AGI潜力的坚定信念创立了OpenAI,相信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技术。我们渴望探索如何构建它,并使其惠及全人类;我们希望能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的目标远大,也坚信这项事业能够以非凡的方式造福社会。那时,鲜有人关注我们,即使有,也大多认为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